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ABB机器人备品配件服务商    

ABB机器人备件,ABB示教器,ABB伺服电机,ABB减速机,ABB通讯...

站内搜索
 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多轴联动的编程问题!
新闻中心
多轴联动的编程问题!
发布时间:2025-09-21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多轴联动编程是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,主要用于实现多个轴(如伺服电机、步进电机)按照预设轨迹(如直线、圆弧、复杂曲线)同步运动,常见于数控机床、机器人、3C 设备等场景。其核心挑战是保证各轴运动的时序同步性、轨迹精度和动态响应,以下是关键技术点和编程方法:

一、多轴联动的核心原理

多轴联动的本质是通过插补算法(如直线插补、圆弧插补)将复杂轨迹分解为各轴的位移分量,再通过控制器协调各轴的速度和加速度,使各轴在同一时刻到达目标位置,形成连续轨迹。

  • 插补周期:控制器每间隔固定时间(如 1ms)计算一次各轴的瞬时位置,确保轨迹平滑。

  • 同步方式:以 “主轴” 为基准,其他轴按比例跟随运动(如齿轮同步),或通过时间戳严格对齐各轴运动指令。

二、编程实现的关键要素

1. 硬件与控制器选择

  • 控制器:需支持多轴联动功能,如:

    • 专用运动控制卡(如雷赛 DMC 系列、固高 GTS 系列)

    • 高端 PLC(如西门子 S7-1200/1500 + 运动控制模块、三菱 FX5U/Q 系列)

    •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(如发那科、安川)

    • 嵌入式系统(如基于 STM32 + 运动控制芯片)

  • 驱动与电机:选择支持位置 / 速度模式的伺服电机,确保响应速度匹配联动需求。

2. 坐标系与轨迹规划

  • 坐标系定义

    • 建立统一的机械坐标系(如 X/Y/Z 轴),明确各轴与机械坐标的映射关系(如轴 1 对应 X 轴,轴 2 对应 Y 轴)。

    • 考虑机械传动比(如丝杆导程、齿轮减速比),将电机脉冲数转换为实际机械位移(如 1000 脉冲 = 1mm)。

  • 轨迹规划

    • 直线插补:两轴或多轴以恒定速度比运动,合成直线轨迹(如 X 轴移动 100mm,Y 轴移动 50mm,速度比 2:1)。

    • 圆弧插补:通过圆心、半径和角度,计算各轴的瞬时位置(如 X-Y 平面画圆,需实时计算正弦 / 余弦分量)。

    • 复杂曲线:通过 CAD 导出的 G 代码(如 G01 直线、G02 圆弧)或样条曲线方程,解析为各轴运动指令。

3. 编程方法与示例

根据控制器类型,编程方式分为图形化编程(如梯形图、流程图)和代码编程(如 C/C++、ST 语言)。

示例 1:PLC 梯形图实现 2 轴直线插补(三菱 FX5U)

使用 FX5U 的MC_MoveLinear(直线插补)指令,实现 X 轴(轴 1)和 Y 轴(轴 2)联动:

梯形图逻辑:

// 初始化轴参数
MC_InitAxis 轴1, 允许, 正方向极限, 负方向极限, 完成标志1
MC_InitAxis 轴2, 允许, 正方向极限, 负方向极限, 完成标志2

// 直线插补:从(0,0)移动到(100mm, 50mm),速度100mm/s
LD 启动按钮
MC_MoveLinear  轴组1, 100, 50, 0, 100, 50, 50, 绝对位置, 插补完成标志
// 参数说明:目标X=100,目标Y=50,速度=100,加速度=50,减速度=50
示例 2:运动控制卡 C 语言实现圆弧插补(雷赛 DMC)

通过 DMC 运动控制卡的 API 函数,在 X-Y 平面画顺时针圆弧:

c

运行

#include "DMC.h"int main() {
    // 初始化控制卡
    DMC_Open();
    DMC_SetAxisParam(1, DMC_PULSE_PER_UNIT, 1000);  // X轴:1000脉冲=1mm
    DMC_SetAxisParam(2, DMC_PULSE_PER_UNIT, 1000);  // Y轴:1000脉冲=1mm

    // 圆弧插补:起点(0,0),终点(100,0),圆心(50,50),顺时针,速度500mm/s
    DMC_Circle(1, 2,  // X轴=1,Y轴=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, 0,  // 起点坐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00, 0,  // 终点坐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0, 50,  // 圆心坐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,  // 顺时针(0=逆时针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00);  // 速度

    DMC_Close();
    return 0;}

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
1. 轴运动不同步(轨迹偏移)

  • 原因:各轴加速度 / 减速时间不一致、机械传动间隙、负载差异。

  • 解决

    • 统一各轴的加减速参数(如加速度均设为 500mm/s²)。

    • 进行 “电子齿轮同步”(如通过控制器的齿轮比功能,强制从轴跟随主轴速度)。

    • 机械上消除间隙(如使用滚珠丝杆、消隙齿轮)。

2. 轨迹精度差(圆弧不圆、直线有锯齿)

  • 原因:插补周期过长(如 10ms,导致轨迹离散)、电机丢步、参数计算错误。

  • 解决

    • 缩短插补周期(如降至 1ms,需控制器性能支持)。

    • 优化加减速曲线(使用 S 型曲线,避免速度突变)。

    • 校准电机参数(如脉冲当量、编码器分辨率)。

3. 动态响应慢(高速时轨迹失真)

  • 原因:速度环 / 位置环增益过低、电机扭矩不足。

  • 解决

    • 提高伺服驱动器的位置环增益(如台达 B2 的 P1-10 参数)和速度环增益(P1-01)。

    • 选用更高转速 / 扭矩的电机,或降低联动速度至合理范围。

4. 复杂轨迹编程困难

  • 解决

    • 借助 CAD/CAM 软件(如 Mastercam)生成 G 代码,控制器直接解析执行。

    • 使用 “样条插补” 功能(部分高端控制器支持),通过离散点拟合平滑曲线。

四、高级技巧

  1. 前馈控制:在插补算法中加入速度前馈和加速度前馈,补偿系统滞后,提高动态精度。

  2. 误差补偿:通过程序补偿机械误差(如丝杆螺距误差、导轨平行度误差),在各轴位置指令中加入修正值。

  3. 多轴联动测试:使用示波器同时监测各轴的脉冲输出或编码器反馈,分析同步误差;或通过激光干涉仪检测实际轨迹精度。

五、总结

多轴联动编程的核心是 **“同步” 与 “精度”**,需结合硬件特性(控制器、电机)、机械参数(传动比、间隙)和算法优化(插补、增益调节)。实际开发中,建议先通过简单轨迹(如直线、圆弧)测试,逐步优化参数,再扩展到复杂运动。对于高端应用(如五轴加工),推荐使用专业运动控制软件(如 CODESYS)或基于 PLCopen 标准的编程规范,提高开发效率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